朝阳宏达机械有限公司欢迎您!
首页>>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行业新闻

聚焦两会:国机集团代表委员献良策,谋发展

文章来源:国机集团 上传时间:2024-03-05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在这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天,神州大地再次迎来“两会时间”,6位来自国机集团的代表委员,将肩负着责任使命,怀揣着民生期盼,聚焦重大技术装备发展、“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等热点话题,积极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言献策。

张晓仑围绕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提出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支撑国家高端工业母机发展的意见建议。

重大技术装备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战略安全的国之重器,是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其广泛应用对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拉动效应,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应用推广,张晓仑建议统筹协调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作,努力实现设计一体化、研发不中断、迭代快升级;持续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减少产品成果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推广支持力度,持续推进首台(套)重大装备的质量提升和规模生产,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张晓仑呼吁,要进一步强化转制院所服务国家高端工业母机能力,加强应用牵引,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工业母机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行业转制院所作用,打造工业母机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坚持应用牵引,加大工业母机产品推广力度,加快培育工业母机完整产业生态,推动中国在工业母机领域实现产业技术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作为中国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的践行者、全球经贸合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国机集团连续多年位居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百强榜首、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业绩考核A级企业,致力于提供全球化优质服务,以打造科技驱动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总体定位,聚焦“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础研制与服务、工程承包与供应链”三大主业,取得了以8万吨模锻压力机、航空万吨级铝合金板张力拉伸装备、国内最大400千瓦级大型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15千克大喂入量联合谷物收获机、第三代全流程智慧纺织工厂、棉纺成套样板智能制造示范工程、中白工业园、达岱水电站等一系列成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服务制造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道路上,国机集团不懈锻造先进装备产业链安全的保障力量、机械工业的战略科技力量、国际产能合作和供应链融通的支撑力量等,不断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韩晓军围绕加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应用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动重大技术装备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他表示,希望优化首台(套)及首批次材料研制支持政策,优化首台(套)保险和激励政策,落实、优化对首台(套)市场推广应用支持政策,进而进一步激发企业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关键环节攻关突破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基础共性技术在全产业链应用中的支撑作用。

针对重大技术装备行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中的现状,他建议以“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化产能对接为契机,进一步发挥高层对话机制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支持重型装备企业参与国际业务交流,相关单位和部门在审批“一带一路”沿线项目时给予一定指导和支持,让更多国家相关媒体资源协同企业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走出去”营造良好氛围。

此外,他还就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两优”贷款扶持力度提出了建议。

拓展延伸

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是世界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少数具备极限制造能力的企业,覆盖全产业链,柔性制造优势突出,可为航空航天、能源、冶金、矿山、交通、汽车、石油化工等重要行业提供系统的制造与服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战略性、基础性的重要作用。60多年来,该公司研制了诸多国家“首台”“首套”,解决了一系列国家“有与没有”“受制于人”的难题。先后承担了以上海宝钢工程为代表的数百项国家重大工程,累计提供了400余万吨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的2300多台(套)重型成套装备应用于国内外各行各业。同时,国机重装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以EPC模式承建了百余项海外重点工程,并以BOT模式进行了多项海外投资。

刘继国围绕促进农机产业、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建议。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支撑。经过二十余年发展,我国农机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主粮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农机产业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难。为推进我国农机产业、装备高质量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更好践行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他建议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共同发力,减轻农机企业税务负担;深化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化补贴兑付方式;进一步增强农机工业创新发展能力,持续推进农机行业规范发展,加快商品化进程和农机工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动力换挡拖拉机、第一台无人驾驶拖拉机、第一款无驾驶室的纯电动拖拉机在这里诞生。经过70余年的发展,中国一拖已经成为以农业装备为核心,并创新发展特专车辆、制造服务业务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拥有拖拉机、收获机械、机具等农装产品,以及柴油机、传动系、驾驶室等核心零部件构成的完整农业装备产业链体系。农业装备业务具有国内完整的拖拉机产品系列,拥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建厂以来,中国一拖已累计向社会提供了370余万台拖拉机和320余万台动力机械,大中型拖拉机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保有量居行业首位,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王冰围绕安全延长重大装备服役寿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双碳”目标实现提出建议。

他表示,应推动规范标准制修订,推动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定价机制改革,开展压力容器使用安全与服役寿命关联规律研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健全事故调查与问责机制,科学延长压力容器等重大装备的服役寿命,助力我国石油化工等流程工业高质量发展,走好石化行业“双碳”之路。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中央驻皖转制科研院所,主要从事石油化工、煤化工、电力、冶金、燃气、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通用机械(包括压力容器、压缩机、泵、阀等12个专业)设计开发、检验检测、设备监理、工程承包、设备成套等工作;拥有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端压缩机及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通用机械基础件创新中心、国家产品(压缩机制冷设备、泵阀、密封件)质检中心等国家级科研与检测平台10余个,挂靠有1个国际标委会、10个全国标委会、4个全国标委会分会,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学会、流体工程学会等10余个行业学会、协会。建院68年来,合肥通用院解决了一大批重大装备国产化以及长周期安全保障技术难题,在我国通用机械及承压特种设备行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吴继发围绕推动高强聚乙烯纤维高质量发展、支持邵阳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推动高强聚乙烯纤维高质量发展,对国家在航空航天、海洋工业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吴继发针对目前高强聚乙烯纤维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关于推动高强聚乙烯纤维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呼吁加大对高强聚乙烯纤维产业链的扶持力度,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支持高强聚乙烯纤维关键技术攻关及技术装备应用,推动我国高强聚乙烯纤维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结合当前邵阳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情况,他还提出了支持邵阳循环经济打造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议。

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68年,是国家纺机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国家定点的化纤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基地、印染后整理设备研制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建有专业化的设计研究所、计算机中心、产品实验室、工艺实验室、焊接试验室及电气实验室,有独立的纺织建筑设计院和工业工程设计院,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工艺试验及公用工程配套能力,配备完善的CAD、CAPP、ERP网络。具备承接化纤项目“交钥匙”工程的整体实力,能够提供从产品生产到公用工程的“一条龙”服务。不锈钢焊接技术、不锈钢喷丸技术、大型工件氮化处理及深井热处理技术、螺杆、套筒及泵桥热处理技术、纺机电器控制系统研发及制造技术等在全国纺机行业中居领先地位。

王军围绕加快壮大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提出建议。

技能型人才是产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中坚力量,对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王军表示,要建立完善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为技能型人才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使技能型人才实现引得进、留得住;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注重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持续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健全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和技能型人才激励制度,助力技能型人才队伍提质增量,积极构筑技能型人才培育集聚新高地。

拓展延伸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中国机械工业仪器仪表行业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之一。1961年成立,建有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拥有2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国家级质量服务机构,5个省部级创新平台。重点研究发展仪器仪表及传感器、高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业务领域覆盖科技研发、科技产业和科技服务,立足传感器、波纹管、滤光片、专用设备、检测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芯片及半导体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在传感器技术、金属弹性元件技术、精密光学薄膜技术、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半导体工艺装备技术、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